養老詐騙常見套路
1、保健品詐騙:
以專業會議、健康講座、組織義診、免費體驗、上門推銷、電話與網絡銷售、商品回購、寄存代售等形式,以特殊功效、打折銷售、消費返利、贈送禮品、免費或低價旅游等賣點虛假宣傳,向老年人宣傳“保健產品”“治療藥品”,從而實施詐騙
2、投資“養老項目” 拋出高回報承諾吸引老年人,慣用承諾高額分紅、保本高息、預定養老服務等說辭,誘騙老年人投資所謂“養老服務”項目,收費名目五花八門,如“貴賓卡”“會員費”“預付費”等。這些機構沒有能力提供所承諾的養老服務,獲得資金后運作、流向不透明,有很高的集資卷款跑路風險,一些老年人的養老錢被不法分子詐騙。
3、宣稱“以房養老”: 用“以房養老”名義誘騙老人抵押房產,詐騙資金,以國家政策名義掩蓋非法集資的本質,打著有高收益回報等旗號誘騙老年人辦理房產抵押、詐騙資金,再把借來的錢拿去買其所推薦的理財產品,部分老年人最終失去了房子,還背負貸款。
4、提供“養老服務”: 迎合老年投資人的養老需求,以投資養老基地、旅游考察、預售養老床位等項目為名,將老年客戶誘騙至所謂養老基地、福利院進行參觀、游玩,描繪養老項目的未來,進而以預售養老床位等名義非法集資。
老年人防騙小貼士
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貪圖小利,不輕信他人謊言,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能輕易將自己的錢拿出來、送出去;
多關注各種新聞媒體、社區內黑板報、宣傳欄、標語等宣傳,了解當前多發的各類詐騙手法,提高警惕,加強對詐騙伎倆的識別能力;
遠離和排斥可疑人員,不和 “陌生人”過于親熱,以免上當受騙。另外,獨自外出時不要帶貴重物品和首飾;
不參加公司提供的講座、免費旅游、免費茶話會及免費參觀公司經營等活動;不相信有高額回報的各種投資:年收益能“保證”超過10%的,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不盲目相信高額回報的宣傳和所謂“公司實力”,防止一葉蔽目;
對不熟悉的電話不隨意告知家中的基本信息;對不熟悉的電話提供的服務要謹慎;尤其是對電話對方以公檢法名義提出以要處罰要扣款名義提出詢問基本信息的要予以拒絕。受到不明電話騷擾時及時告訴家人和社區工作人員,或者及時報警處理;
建議不要在微信、支付寶內綁定銀行卡,只存少量零錢,銀行卡盡量不開通網上支付業務,避免受騙后造成大量損失。